“如果时间能回到一年四个月前,我绝对不会选择来这里(深圳)。但现在实在没法回去了?!毕。ɑ┑蜕玖丝谄?。
在旁人看来,晓健是一名风光无限的创业者,名片上印着某创业公司合伙人兼COO,游走于各场路演活动之间,很可能成为投资人选中的宠儿。
然而晓健却坦言:“你以为我在创业,以为我很风光,实际上我的生活比打工的还不如,而且要忍受许多让人‘抓狂’的事?!庇盟约旱幕袄此?,自己是一个“被创业者”,也是一线城市里许许多多“被创业者”的其中一员。
在风口驱动下,许多普通的“打工者”都有了创业的野望。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几年的辛勤与努力,再加上点际遇,换得下半辈子的成就,甚至有许多人想都没想就“跳”进了创业的大潮里。
那么,谁是真的创业者,谁又是“被创业者”,晓健是否是很多人的缩影?
创业者“安利”下,打工者把持不住“躁动的心”
一年四个月前,晓健还在老家的一家“新三板”企业里担任策划专员,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公司的互联网产品做策划和执行推广活动。三千八百块钱的月薪,扣除社保医保之后,在老家这样的三线城市,已经算是“高收入”了。
“家里人对我的要求也不高,只要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了,因为消费水平低,所以这样的薪水每个月我还能赞起一点来当‘老婆本’?!痹诶霞?虽然每天的生活都是公司和家“两点一线”,但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状态还比较惬意。
大概是在三年前,晓健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变得“不安分”了,他周围很多朋友说要到大城市闯一闯,因为北上广深有太多太多的机会。
“一开始听到这话,总会觉得是农村年轻人在不被家长的理解下,毅然进城的感觉?!毕∩肀咭桓龈龊糜逊追桌肟蚁绱橙氡鄙瞎闵?,在朋友圈也能看到他们生活的多姿多彩,但自己因为是缺乏“闯荡”的基因,并不为所动。
然而一个契机,让晓健动摇了。就在他进入这家“新三板”时间快接近两年的时候,这家公司突然开始拖发工资了。
“公司并没有透露原因,但对于一直安逸习惯了的我来说心里有点慌了?!毕【醯霉局暗囊滴窬褪窃谖钡卮称笠底鐾竞拖喙赜τ玫目?,标榜“互联网+传统企业”的思路在小城市里没太多企业能够接受,毕竟他们有成熟的模式,固定的客户,稳定的收入,谁没事愿意“思变”。
就在晓健意识到发展?;?,将自己的想法与一位早已“逃离”家乡小城的前辈提起后,这位前辈一本正经的告诉他:“市场太小,资源太少,传统企业老板思维固化,在这里做互联网的生意无疑就是死路一条?!?
虽然这是与前辈的一次简单交流,晓健却陷入了沉思。在公司的层面上,因为许多开发业务谈不妥,所以“进账”明显变少了,拖发工资成了公司每个月的“常态”。
拖发,虽然是有拖无欠,但对于晓健来说,却将这样的现象与前辈说的话进行“对号入座”。
“许多传统企业主不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过多的尝试,就连开个微信公众号都觉得浪费精力,思维的确固化了?!毕∷?,即便是愿意“尝鲜”的企业,也会因为他们公司本身的开发能力限制,最终因看不到想要的效果而终止合作。他开始相信,这一切都是前辈所说的“小城市”资源瓶颈所累。
“记得2013年的高中同学会上,能够来的只有零星七八个,许多都在广州和深圳赶不回来了?!毕】妓伎?,一线城市是不是真的有许多自己想象不到的机会?自己是不是应该也跟着大家的步伐“闯一闯”?
就在他拿不好主意的时候,晓健再次将困惑与前辈分享了一番。
“来吧,我自己公司刚好缺个策划人才,10%股权和每月5000块的创业补贴,公司做大了我们大家都有份?!毕〖堑?,对于他的困惑前辈并没有太多的解释,只是提议晓健应该出来“见识”一下世面了。
对于当时的收入情况,这位前辈开出的条件让晓健非常动心。而且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创业风口之上,有许多新奇的未知吸引着晓健想去“探索”。
“之前多少有了解过,深圳遍地都是创业企业,许多公司也不讲究严格的层级关系,合伙人制度是创业企业的‘标签’?!弊钊孟〕渎裤降氖?,公司万一做大了自己也是合伙人之一,风口行业“借势”的成功率应该是比较大的。
“(前辈对公司的规划是)一年突破2000万的营收,第二年冲5000万,第三年筹划三板挂牌?!毕∷?,冲着这点,他那时候就决定无论如何要闯一闯,“毕竟还年轻,失败了再回老家呗”。
不过作为独生子,晓健把这个想法跟父母一说当即就受到“否决”,父亲更是把事件的“定性”,从亲情“拔高”到了道德的范畴。两个年代的人因此爆发了许多矛盾。
但是父母对于晓健如此坚定的选择最后也无可奈何。他安慰担心自己水土不习惯的母亲:“没事的,那么多北漂的都熬下来了,何况深圳,离家很近?!辈还?, “话虽这么说,但那个时候自己心里也没底气?!?
2015年中,怀揣着对未来的“憧憬”和自己攒下的两万块钱“老婆本”,晓健独自带着行李,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厦深高铁。
靠谱的大环境下,“不靠谱”的创企有多少?
深圳是一块创业热土,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居住着近1200万人(官方数字)?!八淙簧钲诘拿婊壤霞一剐?,但因为一切都很陌生,所以一开始我觉得这里很大,很新鲜?!毕∷?。
“活力”是深圳最吸引人的地方,在这里,他见到早已开始创业的前辈。一番介绍后他看到了自己的“未来”,这是一家做农特电商的互联网创企。而前辈正是这家企业的CEO。
“虽然是CEO,但他在公司的股份也只有5%,上面还有一家位于杭州小有名气的电商,是这个创企的母公司?!毕∷?,在前辈的“极力”推介下,他也顺利得到母公司高层的认可,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,并挂了个所谓的COO,正式加入了“创业大军”。
一纸3%的股权协议,让晓健觉得安心知足,起码在这个公司自己有“归属感”,但之后他却发现5000块钱的创业补贴,根本是虚的。
“在深圳,居住分为‘关外’和‘关内’?!啬凇罱煌ū冉戏奖?,但租金贵,‘关外’稍逊一些,可是租金便宜?!痹诰环裨裰?,晓健选择了“关外”。经过“押二付一”以及添置生活用品之后,晓健带来的“老婆本”几乎消失了一半。之后每月的房租水电更是占了工资将近一半。
“那时候想着,没事,反正总要发展的。创业本身就是做自己的事业?!毕』匾?,他第一天上班后,发现这个创业公司加上自己只有4个人。CEO+COO+CMO+财务,就没了。就在他表示惊讶时,前辈却认为他少见多怪。
“集团对于我们这个创业项目现在还处于孵化阶段,所以人少是可以理解的,而且深圳有多少创企都是几个人就打造了上亿的规模?!背酥?,前辈还告诉他集团采用的内部孵化模式都是“轻资产”运作,所以很正常的。
“孵化”,晓健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觉得很高大上,大集团给经费让团队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业尝试,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得的事情,反而是自己太过于“肤浅”和“传统”了。
进入“创业状态”刚满一个月,公司突然迎来了大方向的转变。
“前辈说,农特电商现在集团能给我们的资源还太少,而且我们也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,所以要转型?!毕∷?,因为整个创业项目在之前的半年内都没有任何成果可言,CEO决定转型,从平台转向“服务”,服务农特电商企业。
首先浮现在晓健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:“企业定位可以这样随随便便改的?想转型就转型?”
然而前辈的一番“说教”却让他再一次心服口服:“作为创新企业,产品还要快速迭代呢,企业要积极‘拥抱变化’,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立于不败之地?!?
但是“拥抱变化”似乎不能让公司“成长”起来,反而作为“电商服务商”的定位出现,让本来人手就匮乏的团队显得捉襟见肘?!胺窆恍┢笠?,但承诺的‘愿景’并没有实现,它们也不是傻子?!毕∷?,公司从始至终都能没能将一个客户服务好。
这个过程中,有一些“合伙人”经受不住创业的“挫折”离开了,但继续有新的“合伙人”抱着希望加入。
在转型业务开展频频遇到问题的时候,公司进行了第三次“定位”转变,从服务“农特电商企业”转变为“互联网思维下企业推广策划”。
“CEO看到许多创业企业有各种推广需求,而且公司规模都跟我们差不多,根本没有专门的品牌部门,所以打算利用我的‘专业策划’能力帮助小创企做一些推广?!毕【醯?,走到这一步,公司已经乱套了,这样的零星业务,跟个人“接私活”并没有任何差别。
“能接到活,就给你提成?!闭馐乔氨捕杂谙〉某信?。然后随着新的“合伙人”的离去,晓健除了策划的工作之外,运营,后勤,甚至部分财务的工作他都要相应的涉及,加上集团对于公司“孵化”成果的不满,有时候他还得无偿承担其他分公司的工作。
“身兼多职”让晓健感觉喘不过气,不停地加班也让他身体处于透支状态?!八心忝灰导??”他也时常自责。
而此时的他,“创业补贴”还是5000块钱,扣完社保医保之后,剩下4700多,3%的股权却因为公司一直以来“颗粒无收”也无法拿到应有的分红。至于业务的提成,也从未兑现过。
“人家客户不满意就不给钱,我也没有办法,我们要反思自己,创业者要有‘韧性’?!闭獗闶乔氨捕杂谙∶荒苣玫教岢傻奈ㄒ唤馐?。
更多的时候,前辈会分享一些鸡汤,“创业就是你跑了100公里说要放弃,可是成功也许就在101公里的地方?!?
依靠“韧性”,挂着“创业者”之名,晓健撑过了第一年,在许多人看来,作为一家创企的COO风光无限,只要公司能够被“风口”吹起来,那么“钱”途也无限。
投资机构要经常去拜访,路演要不断去秀,BP要经常修改,PPT要更加精美……但实际上,又有多少所谓的“创业者”拿着“低廉”的补贴,“累成狗”却又看不到未来?
放不下架子,被“绑架”的廉价劳动力
“在老家时高中同学聚会能参加的寥寥无几,但在深圳却随时都能叫来一帮家乡的同学聚会?!毕〉男矶嗤г缭谒熬鸵丫吹缴钲凇按程煜隆绷?,数量还相当多。
在一次同学聚会上,晓健看到这样讽刺的一幕:“坐下来一起吃饭的20多个同学里,有两个CEO,两个COO,五个总监……可以说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头衔?!彼扌Σ坏?,一个高管的“头衔”扣上了,这个人基本上也就跑不掉了,“现在我是合伙人,不是打工仔”的心理落差,让他们硬着头皮“被创业”。
一开始在同学会上,他们还互相吹嘘自己的创业项目,表示自己在创业的路上走的多么“意气风发”。但久而久之,大家都觉得十分“无趣”,结果晓健发现,基本上所有同学的遭遇都跟自己差不多,甚至有些还不如自己。
“不否认有些同学在行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‘位置’,但有一部分创业的同学都和我一样,每天过着看似风光但其实‘行尸走肉’的生活?!彼硎?,有许多企业正是看到了年轻人的“创业梦”,以及对于“头衔”的向往,甚至对于“成功”的渴望,从而以“创业”之名,雇佣“廉价劳动力”。
“在同学之中,虽然头衔各异,但无一例外,工作上都是内外不分家,专业无主次,甚至说是‘打杂’也不为过?!毕》唔厮?。
在尴尬之余,晓健曾和同学们探讨一个问题:“与其这样,我们不如回老家老老实实打工吧,起码心理压力不会那么大,也不用带着‘面具’做人?!?
但许多同学都摇了摇头表示“不愿意”。
一部分是因为“心理落差”放不下“架子”,更多的是怕被看不起,为了不被看不起,已经习惯了带着创业者的“面具”生活。
“带来的钱花光了,欠了一屁股信用卡债,沦为卡奴,这样的人是很多的。我是,很多同学也是,在创业园里的许多所谓合伙人也是?!毕∷?,即便如此,在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,还要“报喜不报忧”:“没事,我过得很好,公司发展的很好,前辈也很照顾我?!敝灰诒ㄖ降缡由弦挥凶约盒幸档南喙乇ǖ?,他就会装作兴奋的告诉父母:“看,这就是我们所涉足的产业,是不是很有钱途?”
说到这里,晓健几度哽咽。
就在两个月前,晓健所在的这家创业公司被母公司“删除”了,无法产生效益的项目让上面彻底失去了“孵化”的耐心。
作为CEO的前辈方意识到自己的“梦”也碎了,他告诉晓?。骸凹畔M蠹易远胫?,不想搞得太难堪,但我真的很不甘心?!?
而此时,虽然已经看清楚“现实”的晓健,内心却难掩失落:“这一年四个月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情?!?
除了无数次修改PPT,深夜陪着CEO请客户吃饭,喝酒吐到胃痛,掌握了各种办公和财务技能,他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。
放不下“创业者”的架子,不甘于做一个“打工者”,是他们内心的通病。当初对远在家乡的父母、亲友许下“成功”的承诺如今成了他们无法卸下的枷锁。创不了的事业,回不去的家乡,让很多人充满迷茫。
“晓健们”可能会有怨气:创业之初,老总用“创业”之名,用“拥抱变化”、“锻炼韧性”、“耕耘未来”等词汇感动着“创业者”,让他们不断地在“被创业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但是,这一幕似乎也曾在“BATJ”上演过,最终成功的创业企业总会造就出一批功成名就者,创业企业和创业者很难说谁对谁错。
也许,很多“被创业者”至今还都拿着完全不成正比的薪酬,高喊着“不忘初心”,憧憬着自己的“事业梦”。但是,创业企业的是非真假又如何有清晰的界定?
从一份统计局最新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到,截至2016年底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人口数分别为:2173万人、2420万人、1404万人、1191万人。目前,深圳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5.6%,是四大一线城市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。而数据显示,目前深圳常住人口中,本市户籍人口仅31.2%。
晓健,正是那接近69%中的一员。
交流之余,我们建议晓?。骸肮谜饷葱量?,不如回家吧?!彼幕卮鸷芸隙?“不回,还想撑撑?!?